尊龙凯时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加快师范院校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1 17:05:08

  尊龙凯时当前,关于中国的师范院校如何发展,有各种理解、各种思路。这很正常。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全面分析形势,深刻把握大局,明确任务,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应当做的事情做好。下面,我就师范院校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几个共同问题,作个发言,和大家讨论。

  这里有两种看法,乐观的看法和悲观的看法。我看应当是乐观的。教师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尊龙凯时。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当前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从政府层面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此,特别强调党的建设,特别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说明,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党的领导下,靠教育,靠人才。因此,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对教育作了全面的论述:完整地表述了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明确了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是我国教育史乃至民族史上新的里程碑尊龙凯时。在我国教育有了适当规模的前提下,我们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教育质量上。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民族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取决于教师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当前这主要还是由师范院校完成的。政府重视教育质量,必须重视教师质量,必然重视培养培训教师的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这是必然的逻辑。总体上说,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只会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师范院校会有很好的前途。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还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以教师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

  从社会层面来看。师范院校能不能办好,有没有前途,关键在于有没有更多的人愿意当教师,有没有更多的人愿意学师范专业。不难想象,如果教师社会地位很低,人们不情愿当教师,师范院校那就很难办。而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国教师的地位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教师职业正在日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当前,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发展的相对均衡问题,就要培养更多优质教师,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可以说,当前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和教师的质量有关,和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有关。

  从工作层面看。现在师范院校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过去好,政策环境比过去宽松。只要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有利于教师教育事业,过去好的传统、做法,要继承和发扬。过去一些不大可能的事情,现在也可以探索、研究和考虑。计划经济,讲身份,你是什么,你就只能做什么。而市场经济,讲能力、讲水平、讲竞争。谁能把事情做好,谁就来做。你做什么,你也就是什么。对师范院校,给予一定的扶持是应当的,但首先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能力和水平来参加公平竞争,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贡献中得到重视、关心和支持。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怎么办比较好,还处于探索过程。只要对事业有利,对国家和学生有利,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几年,很多师范院校做了积极的探索,有的是很有成效的,相比自身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不要出现急躁情绪,教育是一项长效事业,急于求成,往往可能是欲速则不达。社会需要师范院校,办好师范院校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我们要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种良好的机遇,潜心研究,深化改革,大力发展。

  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要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的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明确改革方向,确定发展思路。这主要涉及到师范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对于师范性,存在着是强化还是弱化两种倾向。对于综合性,也存在着是发展还是拒斥两种态度。我们的看法是:

  师范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这是师范院校的优势、特色和立校之本。一个学校,其优势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二届领导班子的事情,它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需要推动的,是几代人创造的结果。决不轻言放弃。身为师范院校,却要淡化师范特色,肯定是得不偿失。已形成的优势学科,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社会声誉,而新学科则需要几年十几年建设。如果行业萎缩了,学生无法就业,社会不再需要你,那可以想其他办法。现在根本不是这个状况。高素质的教师,国家非常需要,而且非常急迫。国家需要的事情,又能做好的事情,不全力以赴去做,做不了的事情,又很想去做,急于去做,这至少在统筹谋划上不是特别清醒。师范院校丢掉教师教育这个优势,是舍本求末。

  师范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强调办好师范专业,不是说不能办非师范专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需要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需要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有竞争力,就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师范院校也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趋势很强,社会问题的整体性趋势很强。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还有,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学校有没有一个先进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它对全校学生的影响和学校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总之,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都需要考虑师范院校综合性问题。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发展、师范院校发展的需要。

  师范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现在,师范院校大都存在两类专业,师范的和非师范的。由于资源有限,有的学校发展了一些非师范专业,相应削弱了师范专业。专业学科设置,是高校的自主权。而怎么设置,则体现学校宏观决策水平、整体把握能力,体现学校的办学视野和眼光。师范院校可以办非师范专业,但是要以师范专业为基础,走纵向延伸的道路,走横向拓展的道路,走内在联合的道路,走学科交叉的道路,而不是完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这样既办了非师范专业,拓宽了学校专业学科面,更好地服务社会,又强化和深化了师范专业,更好地体现师范院校的特色。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不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师范院校应当以优质师范教育为基础,以强化师范专业为目标。否则,就可能出现师范专业受影响,非师范专业也没发展起来这样一种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其次才是师范大学。是大学,就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否则就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学。因此,师范院校的职责就是做好三件事情:搞好教学,搞好科研,搞好社会服务。

  搞好教学。任何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这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师范院校应更加重视并切实搞好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方面,不仅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而且应当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学校做得更好。因为,师范院校本身就是研究教育教学的,本身就是培养教育教学人才教师的。师范院校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教学,不搞好教学。

  搞好科研。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校质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当然,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不同的。对于师范院校来说,教育教学研究是科研的重要内容。过去,在一些师范院校,教法研究不算研究成果,教材也不算科研成果,影响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这是片面的,自己瞧不起自己。而实际上,教育教学研究是很不容易的,出一本优秀教材,提出一种先进教法尊龙凯时,意义广泛而深远。在师范院校,涌现一批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的专家,推出一批优质的教材,那是对全国教育的重要贡献。作为教育教学专家,要能够对一个时期国家的重大教育政策、决策、举措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在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上走在全国的前列。科研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而且影响社会服务。学校既要向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又要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需要学科实力和学术平台的支撑。没有高质量的科研,也就没有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搞好社会服务。现代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责。社会支持大学,大学要服务社会。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教学,深化科研。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感受和把握社会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从而找到科研的方向,找到教学的重点。一所高校,对社会的服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才和知识两个方面。一所高校,只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知识服务,才能更多地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教育是公益事业,需要国家投入,教师教育更需要政府支持。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既要靠政府,又要靠社会,还要靠市场。政府的支持、投入,要做好为政府的服务,社会、市场的支持、投入,要做好为社会、市场的服务。师范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贡献中不断发展壮大。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一个学校就很难生存和发展。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都有质量高低的问题,都有一流、二流、三流的区别。师范院校不代表落后,师范院校可以办成一流大学,国家也需要一批一流的师范大学。这就是说,师范院校不是质量低的代名词,相反,它应该有相应的乃至更高的质量追求。在同一科研课题的质量上,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的不同。科研的本质是求实创新,师范院校应当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在人才培养上,师范院校要有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成才了,就意味着一批人的成才。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师,会指导更多的人进步,引导更多人走向成熟、成才和成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这个词的本意就包含着对师范学生的更高的要求。

  思想品德。师范生的思想品德,就是未来的师德。它不仅是学生自身内在的修养和不断发展的动力,而且会对他的学生形成深远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更为重要。尤其对中小学教师,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缺一不可,在一定意义上后者的作用更大。师范院校要紧紧围绕师范生的特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育。

  实践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领导工作、管理工作。师范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学术水平,而且要有传播知识、体现水平的能力,要有实践能力。它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师范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教育实习工作,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加强社会调研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

  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我国传统教育考试方法,求同的东西多些,鼓励创新的东西相对少些。学生的创新不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看法、态度有直接关系。老师的创新能力不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强。所以,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他会影响学生。这就要求师范院校要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的培养和锻炼,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创新、自主创新,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师范生不论他具有什么样的学历学位,在教学工作中都不能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他需要不断充实知识,调整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面对迅猛发展着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渴望成才的学生,师范生最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观念。师范教育应当着重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一套先进的、成熟的、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教育界很早就有猎枪与干粮的说法。对师范生来说,掌握猎枪尤为重要。否则,不仅自己会坐吃山空,而且会使学生营养不良。师范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才能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加强学科建设。学校一流,是因为一些学科一流;学校质量高,是因为一些学科质量高。师范院校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不断发展的基础。在新的情况下,根据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发展的趋势,社会全面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学校的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结构,丰富学科内容,凝练学科方向。

  加强队伍建设。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以人才为根本。学校一流,是因为学科一流。而学科一流,是因为一些学科带头人一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师范院校要民主办学,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构建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要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体制改革,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加强教材建设。学校的学科水平、教师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教材建设上。师范院校在教材建设上有自己的优势,有人专门研究教育,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有丰富的教学实践。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师范院校编写的教材包括教师教育专业的教材,未必都是最先进的。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目前,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材的编写与研究,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编写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充分体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的最新成果,通过教材把学生引导到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前沿。师范院校要积极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贡献力量。

  加强制度建设。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发展服务,为文化发展服务,教育体制如何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这是一项重大课题。这些年来,师范院校在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已经显示出成效,但还处在建立阶段,谈不上完善。要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市场的关系、大学与教师的关系、大学与学生的关系,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把干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一个长期而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师范院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更高的起点。希望师范院校的同志们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加强交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在新世纪新阶段,把师范院校办得更好,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