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突出一个核心 发挥两个优势 构建四个体系 全面提升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3-11-14 17:56:04

  尊龙凯时商丘工学院承担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核心问题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项目组立足本校实际和省内外民高校共同特点,深入开展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切实成效,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民办高校办学优势进一步发挥,教师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一二四”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商丘工学院丁艳红

  项目组积极向学校董事会、党政联席会提出建议,为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修订董事会和学校章程,进一步突出党在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及办学方向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一是完善领导体制,确保核心作用发挥。项目组结合民办学校实际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提请校董事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把党在民办高校的作用由“监督”提升为“引领”,确立了“董事会领导、党委引领、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并写入学校章程,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全面发挥;二是完善制度机制,确保立德树人成效。紧紧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完善董事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列席校长办公会,党政交叉任职、“一岗双责”,发挥民主决策作用,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配合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平台载体,确保政治保障有力。通过建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师德师风建设、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五个校园”工程建设、党建“五个一”工程等制度机制,维护教学中心地位,把保障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党委各部门和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项目组深入调研分析学校办学优势,把资金使用和用人机制灵活作为民办学校优势的突破点,探索研究优势发挥最大化,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一是发挥资金使用灵活优势,确保经费优先教学。学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和非营利性办学性质,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优先保障教学”的资金使用原则,每年经费预算安排首先保证教师培训、教学设备、教学运行、图书资料等,简化教学经费等使用审批程序,并保证每年提高教学经费投入,形成了规范稳定的教学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薪资增长向一线教师倾斜力度,提高社保基数和福利待遇,设立教师子女教育扶持资金,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治学;二是发挥用人机制灵活优势,确保师资支撑教学。发挥民办学校人员编制不受指标限制的优势,深化内部机构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教育教学队伍群体数量,专任教师占比80%以上,确保教育教学主体人群比例最大化。发挥民办学校干部任用不受任职资历限制的优势,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上能下”的原则,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观念,不拘一格提拔使用年轻人才,提升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活力。发挥民办学校职称评审不受指标限制的优势,优化人才引进和使用方案,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行业企业高级工人、退休教授进入教师队伍,采取校内特聘、低职高聘等措施,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确保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项目组协调指导相关单位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师资保证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制度保障教学、政策倾斜教学、校园文化聚焦教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构建教师能力提升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师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出台《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文件,发挥教师发展中心“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平台优势,不断完善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和奖励激励力度;二是精准施策,打造分类培养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等形式,精准设计教师培训方案,通过岗前培训、教授指导、教学工作坊、教学观摩、专题研修班尊龙凯时、企业实践锻炼、校企横向课题研究、混合式教学等途径,促使新入职教师迅速站稳讲台、青年教师具备较好教学和科研能力、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教学科研中坚力量和教学名师、专家教授信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并发挥引领作用;三是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坚持每年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员参与,经过基层教研室初赛、院部复赛、学校决赛等环节,坚持比赛与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名师,成为教师成长的品牌项目;四是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协同推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处加强与院部、基层教研室的协同联动,学校加强引领,院部突出创新,教研室担当主责等多种方式,形成合力,协同促进教师发展。学校采取多种方式遴选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家教授组建校本培训师队伍,推进教师发展工作可持续常态化。通过制度保障、分类培养、以赛促教、三级联动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形成了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有33位教师荣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相关荣誉。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着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一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重要路径的人才培养思路,按照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构建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管理,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工程认知实践-工程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工程现场实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体系;四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育人成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构建学风建设体系,培育优良的学业文化。一是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学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二是以“五抓好五提高”为抓手,培育良好学风。通过抓好学习习惯、制度落实、分享交流、氛围营造、激励机制的“五抓好”,实现考研录取率、四六级通过率、学科竞赛获奖率、高等数学成绩优良率、毕业设计(论文)优良率的“五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业文化氛围。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构建“六位一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构建了由组织保障系统、质量标准系统、资源保障系统、教学运行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反馈与改进系统“六位一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有序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运行。学校总体负责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院部负责教学组织与运行,各相关单位负责日常管理、资源配置、服务保障、督导评价,建立起由决策—执行—保障—评价构成的协同联动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三是强化评价反馈与改进,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通过教学质量常态过程监控、内部质量监控专项评估、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形成了“收集-分析-反馈-跟踪改进”循环闭合的监控系统,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