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1234567!本科教育数字化川大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4-02-02 03:48:27

  尊龙凯时习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月30日,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聚焦多个关键议题,全面探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推进教育数字化以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治理的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等问题。

  在教育教学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高等教育趋势的当下,全面理解数字中国战略和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高质量的智慧课程,打造高效便捷的“教”“学”“管”“研”“督”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为未来而来,向数字而行”“有川大特色,显中国温度”,这是四川大学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也是有着128年发展历史的四川大学一以贯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四川大学以习关于教育和高等教育、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学生为根,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质量为魂,责任为重”的质量文化观念,以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为方向,以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创新,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以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教学全面升级。

  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尊龙凯时,四川大学全面发挥学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扎根社会服务国家、学科门类齐全完备的综合优势,坚持“立足信息化、发展数字化、面向智能化”,以一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引领、以强大的教师团队为核心、以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为重点、以课程平台建设为基础,持续建设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金课系列。

  目前,学校课程建设智慧化转型取得初步实效,全面启动基于知识图谱的 AI 课程和面向融合式教育的项目制课程建设, 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8门、居于全国高校第四位,其中线上一流课程、线.专注两性一度

  四川大学遵循“两性一度”标准,集中力量率先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在线课程,如霍巍教授《巴蜀文化》、王红教授《走进杜甫》、李勇先教授《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周维东教授《现代巴蜀文豪》等课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四川地方文化和学校红色文化等内容,培养和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川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智慧型教育教学环境改造,初步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旨在适应学校“以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索式讨论、全过程评价、非标准考试”为特征的“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教学相长的内生动力。

  四川大学一共有7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13个虚拟教研室入选四川省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联合华为公司,共建全国首批教育部-华为计算机组成与机构虚拟教研室。

  学校出台《四川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完善虚仿实验项目管理。投入专项经费近800万元,立项建设85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参考教育部“实验空间”平台模式,建设完成“四川大学校级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及管理平台”,实现各级项目的展示、持续运行及共享,共2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教育部“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开放共享。

  四川大学全面建设具有川大特色、川大风格的“1+N+X”新时代四川大学智慧教育体系,以集资源、管理、研究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教育综合平台“大川学堂”为主干,以通识类教育拓展平台“大川博雅”、全覆盖课程思政平台“大川思政”、创造性学习支持平台“大川创学”、教学资源选荐用平台“大川助教”、多元化教师培训平台“大川师说”、创新创业类教育平台“大川双创”、成长型拔尖人才平台“大川玉章”和其他系列化、主题化、学科化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支撑,让更多的教育教学应用和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融入其中、汇入其行、共襄其势、共享其成,让广大师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使能者,让智慧教育发展成为培养一流人才方阵的赋能者,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基座、教育强国的利器和惠及民生的春雨的作用。

  在新教师培训中,四川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应用及教学信息化技术板块,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出“智慧+”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系列活动,2023 年举办全校性教师发展活动100余场,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

  作为国家和四川省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高校,四川大学在重点打造综合性智慧教育平台的同时,制定《四川大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资源内容审核规范》,保障学校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安全,促进学校数字教育资源有序发展。

  四川大学制定《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等规定,不断完善智慧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学生学习成果,围绕教学运行的质量要求,建立健全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运行标准、学习管理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探索开展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互认,开展基于大学生创新教育项目成熟度的创新创造成长力指数应用实践尊龙凯时,不断强化全流程、全周期、全环节的教育教学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