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教学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09 18:58:12

  尊龙凯时环境设计包含工程技术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美学等多门学科。包豪斯艺术学院认为,环境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兼备的综合性学科,培养的人才标准是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复合型人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及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探索新形势下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是我国环境设计教学效果强化的关键。

  因为环境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但从实践教学的表面层次来看,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只有努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才能最终保证环境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率。

  环境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所以在知识体系中更应该突出实践性。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如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其就业前景也会变得更好。环境设计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很多,但这些工作岗位都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从业者有十分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环境设计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强化专业知识,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未来获得理想的工作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环境设计实践课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可以优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情况多变的市场。同时,教师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加强高校与市场的联系,促使产、学、研紧密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入高校首先学习的都是表现技法及设计基础技能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迅速掌握专业知识及绘图技巧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环境设计艺术思维模式的培养更为重要。由于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经过美术专业基础的训练与学习,他们还处于一直以来养成的惯性思维模式,包括传统的艺术观察方法与审美习惯,很难适应环境设计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模式,如果在这个阶段反复强调技能及设计意图的表现,对学生后期设计能力的增强及视觉观察方法的建立都十分不利,未来会导致学生创作灵感匮乏,直接限制了学生创作及其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在环境设计基础课程中,应将思维训练课程加入实践课程结构体系中,以训练设计思维为目标引入实践课程,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训练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人才的竞争无非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技能的竞争,一个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专业知识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解决,但是在综合能力方面,则是高校教学中众多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现代教育要求将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加以实践。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有设计知识的积累空间塑造能力的增强、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知识的积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专业性,使学生具有独立的观察、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塑造能力的提高,则是一切设计活动的基础,学生需要正确分析空间形态结构,充分了解内部细节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加以艺术表现,将形式美的原则应用其中;最后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就业能力表现的重点,所以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就业压力,教学理念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很多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方面希望学生博学多才,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什么都学,如建筑设计、美术理论、计算机操作等,形成了建筑知识不如建筑专业、美术修养方面不如纯艺专业、软件操作甚至赶不上职业学院的情况。在有限的学时内,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找到自身独特的人才定位,学生即使在未来进入社会岗位,还需要用人单位沿着其中某一个方面进行二次培养,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社会人才培养的成本。通过众多院校调研,各个高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大部分是从学生直接竞聘成为教师,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及工作背景。有工作背景的外聘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也很难融入课程设置的核心工作中来;这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普遍存在对施工工艺与材料结构不够了解的问题,很多专业知识还是停留在书本上,教学与实践无法协调统一。

  就业是学生学习效果、能力展现最好的评测方法,各高校在教育市场化的前提下,所培养的学生就是必须为用人单所认可,经得起人才市场的考验。环境设计专业就要面向社会,设计要符合大众审美,市场的需求就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在专业培养方面,要将艺术与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可。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依托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践共同培养的,在尊重传统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强调应用知识能力的整合,将案例带入日常教学环节中,将教学目标与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打破旧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序列,重新按照实践型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组织,在保障学生掌握具体应用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要求,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实践教学主要的支撑部分。

  由于高校教师行业的特殊性,高校可以将教师寒暑假的修整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保证本专业备课及工作时间的前提下,组织教师通过社会调研及实践的方式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设计企业进行系统的培训,真正做到企业的设计人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教师将设计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开创高校校外导师制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体验设计项目。灵活地优化教师结构队伍,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

  完善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纸上谈兵的问题。同时,高校要与当地的设计企业,共同建立符合本专业学生实习的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践,结合设计企业当前的一些典型设计项目进行讨论,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合理对接,一方面可以解决设计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将学校讲授的知识用于实践过程中,同时教师进行项目总结,为未来教学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各个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强化教学效果的一个前提。目前各个高校新生素质及生源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尊龙凯时,扩大社会影响力,高校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实践教学改革这个问题,将竞争放到首位,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真正地突显专业院校核心专业地位。当然,各个高校有不同的专业环境特点,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特定问题去独立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不同院校的专业特点发挥出来。而这方面就需要学校高层及政府的支持,所以各高校需要制订长远的改革规划,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发展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问题可能会随时出现,本文只是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但具体的改革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进行改革,研究市场需求,研究学科培养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培养水平。

  [1]杨元高.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交叉教学模式分析[J].艺术科技,2017(10).

  [2]叶姗虹.空间解构——构成主义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10).

  [3]丁虹翔.楚雄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解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4]张智铭.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J].科技展望,2017(24).

  所谓场境,即是指校园建设、教室布置、教学设备、教具设置等物质资源,我们期望通过对场境的建设和优化,给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外在物质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场境”建设,打造“文化空间”,给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外在物质环境。

  重视学校环境建设。我们学校占地较大,绿化也多,我们将每一条路都取上了诸如“精进路”“敏学路”等路名,以激励学生;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上悬挂了陶行知、居里夫人等教育家、科学家们的图片和生平事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用微笑迎接每天,让学习充满快乐”的校风,“静、境、竞、进”等各具特色的班风都是一种无形深在的力量,感召人奋发向上。“数学园地”、“想挑战吗”、“趣题拾萃”更给学生零距离接触数学、感受数学营造了浓浓的环境氛围。

  重视网络环境建设。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建构起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有效教学的新阵地。老师们将教案、课件、习题上传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通过 BBS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还可以查阅“数学周专题”“数学名家故事”等栏目,开拓文化视野。

  所谓心境,即是指师生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同样,数学教学也只有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公平、愉悦、开放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生存方式,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正确看待学生课堂出现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置具有递升层次的教学内容,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在组织教学阶段测验、考试时,我们精心设计题型,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对于个别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允许他们通过二次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随时呈现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存在,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适时介入,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或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心理环境。

  论文摘要:从办学思路、教材设置、师资结构等方面讨论了目前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应改革的内容;结合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办学思路、强调专业特色、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论文百事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向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来,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虽然很多学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及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台,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系。但是“厚而宽”不是“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宽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于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学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不同,创新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不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一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了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色。

  目前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个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的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结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以及《供热工程》的主要内容。剔出了三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设了一门课:《流体输配管网》。但就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点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门课的三个系统简单地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余,阐述不足。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的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暖通空调或燃气专业的。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等方面。专业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扩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智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制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热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又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管理逻辑与算法。两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制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因此合理搭配师资,在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人才。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身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所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样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竞争。办学思路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联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历史有关,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系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和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包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方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理方面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专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如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是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于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来,构造和稳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宽,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供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全部笼统地包括进去,或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进去。在专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识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地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切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原有专业教学体系架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几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需从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的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知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的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重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群下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队。

  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本科学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调、系统与设备并重的特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和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留了原来的制冷方面的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和铁路车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等课程。

  我专业隶属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充分利用能源知识的平台。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能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使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面广,起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业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了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加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调、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的节能、环保、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时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从本系教师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并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智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新晨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既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质”。即:实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动脑,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的考核。本系在近两年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和表达能力,又能很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2]刘春蕾,赵三元,海.智能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随着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新形势下对于传统机房教育的拓展成为了可能。机房教学是当代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重要教学形式,它承担着学校基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实践及相关考试、培训任务,它不但需要承担计算机主干课程的学习,更负担了基于计算机的相关课程(比如自动化专业、汽车专业、财务专业、设计类专业等)学生通过动手训练巩固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了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尤其是作为学校信息化程度重要指标的教学机房更是大量涌现。然而,面对机房教学对设备的可扩展性、高安全性、高性能性、高兼容性等需求,学校的现有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又进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境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来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

  1.1 教学环境 关于教学环境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对教学环境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也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一般来说,研究者通常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内容等出发给教学环境下适合自己的定义。我们倾向于使用我国学者田慧生在《教学环境论》一书中的描述,按照教学环境诸要素的特点,将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由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构成;心理环境主要由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等组成。[1]

  1.2 云技术 云技术即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超级大规模的计算方式,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在多个领域有其独特技术,如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型、虚拟技术等。云桌面技术是其虚拟化技术方面的主要应用之一。[2]

  云桌面技术能够以精简的、低成本的瘦客户机代替传统的个人电脑,并利用强大的服务器集群部署策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各种应用作为集中服务,按需交付,从而实现桌面与后台工作系统的连接访问及应用部署方式的革命性创新。

  我们通过教师、学生和机房管理员等不同角色对本校教学机房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由于教学机房不足,不能满足与专业一对一的应用,往往一个机房承担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而不同的课程又需要不同的系统设置和应用软件,由于不同系统环境下软件设置的不统一,快速更新的软件版本的前后不兼容、操作用户(师生)对于某项目标的操作形式不相同,经常会造成应用软件的损坏,甚至系统文件的破坏,导致死机等现象。软件安装过多不仅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还会分散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学习的注意力,同时给课堂教学秩序带来了管理难问题。

  为了满足全校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机房规模较大,硬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动辄几十万。根据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的关于计算机硬件更新的周期较短

  (约18个月)性能就将提高一倍,学校教育需要应对新的市场软件需求版本也随之提升,然而大量的硬件更新将使学校的设备投入与日俱增。同时,学校机房使用强度大,PC机零部件损坏概率加大,应用软件升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等原因,每2至3年就要对机房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学校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机房作为一个教学的公共场所,学生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几乎使其成为公认的病毒集散地,不但加重了机房管理员的维护工作,而且妨碍计算机的运行,影响教学。若想通过杀毒软件解决病毒问题,不仅面临高额的使用费用,现行软件病毒、木马往往还具有自我传播与变异的可能,对于此类恶意程序,杀毒软件将无能为力,同时还存在文件误删问题。

  目前教学机房多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且有严格的上课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堂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可转移性,他不得不中断学习,课后的再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势必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不同的软件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学生难以或无法在个人电脑上安装教学软件,后期的学习更无从谈起。

  一方面由于机房的使用对象发生改变或是软件的更新升级,每学期初,管理员都要大面积地安装调试软件,工作量不容小觑,如果机房的硬件设备没及时跟进,安装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机房的维护还存在不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还原保护,则计算机软件频遭破坏,限制过多,则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矛盾。[3]

  针对当前机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为目的,通过基于云平台的虚拟桌面技术,从时空环境、设施环境、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方面优化机房教学环境建设。

  其主要目的是为学校提供虚拟实验室教学环境,使师生可利用最低配置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工作、学习,从而真正实现移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共享,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定制,提高教师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为学校构建一个不限地点的办公环境,教师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办公,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具体应用效果图如图2所示。

  3.2.1 一对一应用,净化教学自然环境。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所有相关实验资源后,学生可按照不同年级、课程、学习内容获得不同的学习资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环境。同一个机房,可以实现灵活调度分发实验平台资源,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同时,该环境还为学生提供申报项目、课程预约、导师辅导、精品课件学习、网上图书馆、个人信息查询等教学管理服务,为教职员工提供日常办公所需数字校园软件应用、备课系统、教研数据的实时传递、Cernet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等。根据教学要求和管理需求,学生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获取学生桌面,使用所有学习所需资源,老师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教师桌面,使用备课、授课等相关的应用软件和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3.2.2 降低终端配置需求,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因为在客户端上接收的仅仅是中心服务器经过计算的最终数据,只是结果图形化展示的结果,它比传统的B/S结构的客户端还要节省资源。所以,可以实现用低配置的计算机来完成原来需高配置计算机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各专业尤其是对设计类专业更是大大降低了终端设备购置成本,且延长老旧机器继续工作的年限。

  3.2.3 病毒易控,确保信息安全性。在桌面应用中杀毒采用集中方式、操作系统是独立环境。环境用户由于不参与数据运算、安装,同时不会关联任意程序,所以不会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中毒。而即便中心服务器的数据本身有问题,但因为,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物理分隔,在病毒源查杀方面能够更高效,并且可将扩散范围控制到最小。

  同时,即便个人终端本身带毒,在与服务器交互过程中,可以借用中心服务器先进、高端的杀毒软件进行处理,以获得安全环境。

  所有应用通过云平台到校园网或者因特网,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云计算平台,高效、安全地访问这些资源,而且不用担心病毒、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3.2.4 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平台集中建设在学校网络中心,相关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无缝漫游到全校各区及公网尊龙凯时。在外网环境中有效减少VPN的licence数量,提高VPN通道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办公或浏览下载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机房的教学软件环境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是利用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3.2.5 统一、快速的应用环境部署。云计算中心在部署中的优势在于所有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装和相关配置工作都在虚拟机上完成,可进行批量地桌面复制,一次定制、长期使用、及时更改。通过前期对于环境的进行需求定制,一旦终端用户有需求发起,应用服务器将所需软件环境进行推送。机房统一桌面环境的布设快速便捷,即使机房有临时性的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能轻松解决应用软件环境的安装调试。对于管理员,如果软件有更新升级或更换,也只需在平台模板上操作即可。

  3.2.6 多变的人际情感环境,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可以轻松地把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环境推送到任何有“瘦”终端的地方,因此,可营造多样的人际情感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与学习同伴互帮互学,那就可以多利用课堂时间或课后组队开展学习活动;场独立型学生则偏爱在不受干扰的环境进行学习,他们觉得与同伴在一起不易集中注意力,相互讨论不如自己学习效果好,那就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等安静的环境自主学习。

  发展与展望:由于云桌面的应用,用户实际上没实体机,全部应用都由平台提供,所以对用户对系统需求的提升只需更新后台分配的资源,方便简单。对平台容量的扩充只需增加服务资源,升级技术的难度低,影响应用的涉及面小。

  计算机机房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创意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其高成本的维护更新、费时费力的软件应用环境布设,致命的时空限制性和防不胜防的病毒隐患却让使用者头疼不已。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架构让当前机房教学环境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它通过云技术和虚拟桌面技术对常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师生可利用各种低配的终端设备开展个性化的备课、教学和学习活动,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2]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5).

  [3]张建娇.基于虚拟化机制的新型机房研究与构建[D].[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在这“信息技术搭台,知识经济唱戏”的年代,学校校园网能否提供高效率、高水准、高技术的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校园网络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是极其重要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校的领导对建设校园网很重视,但对网络教学职员的建设却认识不足。认为学校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了,网上信息资源又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访问Internet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而且还有许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学光盘,因此学校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然而,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但要抓硬件建设,而且还要抓软件建设。校园网络建设是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核心,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集中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

  其一,建设教学资源库,将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各学校校园网(即车)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任何丰富教学资源库(即货)把库充分利用起来,以解决“有车无货”的问题,更好地利用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其二,建设教学资源库,能够净化学校教学信息资源。Internet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正是由于其资源过多、过于复杂,学习者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诸如一些黄色、迷信、邪恶、反动信息等等,对于心理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容易被诱惑甚至沉迷其中,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商业网站信息结构复杂、链接层次繁多其提供的搜索引擎使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只能搜索到有些常用站点,而对真正有价值的站点的搜索却有很大的困难。建立教学资源库后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其三,建设教学资源库,能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抓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天津学校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动力。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历史上每一次教育革命,都是由教育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引发,教育思想的转变和进步,也就随之而产生。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使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系列变革都将随着共享信息资源的广泛建设而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也会因网络进入校园而被激活。共享信息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全方位提供,将为学校教育现代化诸如强大的活力与生机。所以,教学资源库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其一,需求观。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因而无论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具有可利用性,使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反复需求分析,即结合实际情况,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用户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表述。

  其二,系统观。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基础事业,要综合政策法规、硬件配置、人力统筹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决定了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系统性。不仅要正确处理信息资源库系统的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实现了这种协调的发展,教学信息资源才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其三,规范观。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符合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水平发展不一致,因而在进行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只有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才能使国家在进行资源统筹、各地区在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并能与世界接轨。

  其四,开放观。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信息的获取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因而资源的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免费开放,要采取必要的商业流通手段,实现一种公平的开放,当然教育信息也不例外,这是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必要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教育信息的商业流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其五,动态平衡观。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其一,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现有的CAI课件改造升级;二是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要与素材库建设相结合。CAI课件改造的方式是在学校的现有CAI课件中优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课件进行升级改造,再存入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急需的、成系列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分年级、分学科进行系列教学课程建设。

  其二,素材库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为了集中建设我国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避免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职员建设的效率,尽快建设进程,降低建设成本。教学素材库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方便性特征的大型知识库,服务于网络课程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素材库的类型主要有小型课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教案库、试题库、教研论文库、百科知识库等。现有音视频教育资源数字化改造是教学素材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音视频教育资源文件大,应该组织专家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音频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采用先进、安全、有效的数据压缩技术进行处理,目的是尽量降低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同时,注意开发新的音视频教育资源。

  其三,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教学支撑环境可为学校远程教育的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教学辅助与辅导工具,包括素材收藏夹、网络课件协作工具、多媒体集成软件和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等教学辅助软件及各类教学及管理的数据库软件。

  其一,认真做好规划。网上教学资源库内容繁多,它的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定一个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采集工作开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体现以教员、学员为中心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员、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

  其三,注重抓好教学资源库的审批、和维护工作。建立资源库内容的严格审批制度,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一种有力措施。由于资源库的内容庞大,制作周期长,不能等待全部制作完成后一次性,而应完成一批一批。分期也有助于扩大影响、发展用户。日常维护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的寿命长短不同,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即使地补充和更新信息,是避免形成死信息的根本措施。

  其四,重新认识多媒体教学。一是随着CAI从制作课件思想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思想的转变,CAI教学软件的评价标准也需要更新。例如:课件的完整性、教学设计等将不再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教学资源库的素材丰富程度、分类与检索的科学性、快速性、易用性、智能性等应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二是重新认识教育理论与CAI的关系。众所周知,教育理论是CAI的基础。但在传统的课件思想下,教与学的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心理学的理论等等都被课件设计人员运用在课件的开发之中,定位于产品开发,表现出来的是教育理论与课件产品的结合和确定,与具体运用课件的教员无关,教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应用教育理论重新设计和运用课件反而比较困难。因此,CAI与教育理论的结合点,不仅仅是在课件产品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员的思想上。